English

教材编写应着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

2000-09-20 来源:光明日报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沈萍 彭珍荣 我有话说

面对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,世界各国都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。我国正面临着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,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,教材应如何改革?朝什么方向改革?已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。在承担了主编国家级重点教材“微生物学”的任务后,我们形成了四点想法,用于指导教材的编写过程。

——教材不只是传播知识的载体。教材不同于专著。如果说专著强调的是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话,那么教材更着重于教育水平,包括传授知识、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。在当今“知识爆炸”性发展,知识总量急剧增长,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的情况下,教材仅起传授知识的作用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。学生应具有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,这样才能在今后变化与竞争的社会中立足与发展。因此,书不能越写越厚,教材改革的内容与形式必须突出培养能力,不仅授人以“鱼”,更着重授人以“渔”。

——以现代学科发展特点,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培养综合能力。现代学科发展的根本特点是趋向综合和学科交叉。21世纪交叉的主要汇集点之一将是生命科学,这是21世纪的主导学科。如果在教材中有意识地、带有启发性的反映这方面的内容,将对学生拓宽思路和提高综合能力产生重要作用,使之在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中,碰到问题或考虑问题时能拓宽思路,向其它学科渗透,获得新的灵感或创新性思维。

——突出一个“新”字,使学生处于学科发展前沿。当今学科发展日新月异,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,也许在大学阶段学的某些知识、概念或技术,毕业后可能已发生新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,这在生命科学尤为突出。因此,要适应新的变化和发展,除了加快出版周期外,教材内容应该突出“新”字,以拉近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距离,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势,体现适应能力。这里所指的“新”首先包括我们过去强调的“三基”(基本理论,基本知识,基本技能),这是教材的核心。随着学科的发展,“核心”必须赋予新的内容,必须以现代化的眼光进行审视和组织。陈旧的内容应删去,如有必要可指导学生参阅以往出版的书。此外,一本教材除了“核心”部分外还应有延伸部分,即学科的发展趋势或进展。以适当的方式或形式(包括“窗口”,“接头”等)让学生知道本学科当前研究的热点或焦点以及争论的问题,无疑是教材突出“新”的另一个重要的侧面。这方面的“新”,无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还是培养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甚至包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,大胆提问(学术思想活跃的反映)等方面无疑会起重要作用,同时,也只有在新的起点或者说处在知识的前沿才能谈得上开拓、创新。

——强调启发性,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开拓精神。创新精神是当今竞争社会的一种重要能力,没有创新性也就无法参加竞争。国外许多优秀教材十分重视启发性,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。这不仅反映在对重要内容的编排和取舍强调既“知其然”,也“知其所以然”,而且有些重要的发现、发明还将以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在适当的位置突出地显现出来,具有反向和多向思维的启示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,使学生的知识学活,不因循守旧,敢于创新。

诚然,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的,包括教师的水平和授课艺术,学生的多方面实践,课程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安排,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等,但教材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教材的改革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